您现在的位置是:市国资委 > 详细内容
 
求是:抓住机遇 坚定信心 创新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 重要论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公布,强调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走到了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有内在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的变革,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生产模式正在由大批量集中式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将面临重塑。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跨国公司都在竭力抢占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我们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努力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争取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封锁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当前中央企业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是中央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而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构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要求。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注入新动力。国企国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但也存在着经营效率不高的问题,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安排,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支持科技进步;推动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等。随着改革的深入,研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相关体制机制,必将极大激发中央企业和广大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中央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央企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切实增强中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中央企业必须切实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发挥“国家队”的示范带动作用。

自主创新是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企业同样存在着原始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部分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实践证明,高端核心技术是金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的。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发展思路,不仅很难实现全面赶超,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有责任有义务走在自主创新前列。

中央企业拥有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中央企业依靠自主创新,相继取得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的挑战,中央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丰富、科研基础雄厚、资本和人才密集的优势,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三、全面推动中央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中国经济“脊梁”的央企,必须抓住机遇,担当起自主创新主体的历史使命,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当好“排头兵”。

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谁走好了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谋划与顶层设计,立足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央企业实际,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需求,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系统布局,研究提出新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方案。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整合优化中央企业科技资源,积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重大需求、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路线图、时间表,力争到2020年一大批中央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推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政策手段。企业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

大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中央企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制定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进一步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方式,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制度。完善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对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考核,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完善奖励报酬制度和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多渠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中央企业是把握市场需求,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三级跳的重要创新主体,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努力突破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次,要发挥中央企业的整体优势,积极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艺及技术开发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再次,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在先进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最后,要实施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构建支持创新的投融资平台,推动设立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筹集创新资本,加大创新投入,转换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推动科技与资本有机结合。

(本文章摘自2015年第12期《求是》)


   
 
关闭